当前位置: 主页>中国第一移

中国第一移

  
(一)、"中华第一移"
  2010年2月,主持完成的上海市原民立中学四号楼移位工程的施工和设计,合作单位同济大学与上海同华特种土木工程有限公一起申报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市原民立中学四号楼移位工程被中央电视台CCTV1、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上海东方卫视、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等多家电视媒体,人民日报、人民网、文汇报等多家国家级报纸集中的全方位的新闻报道。
  中央电视台CCTV1新闻报道该工程创造了"建筑奇迹"、"世界古建筑移位历史上史无先例","施工难度在世界古建筑移位历史上尚属首次";新华社、人民日报、文汇报报道"中华砖木古建筑第一移" (详见附件)。
1.1、这栋古建筑的历史地位:
(1) "大中里"是老上海市的名片,是上海古老的石库门区域。
(2) 九十高龄的欧洲城堡式花园住宅--民立中学四号楼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是这片石库门区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移位保护对于保留老上海"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2、这栋古建筑移位技术的历史地位:
  主要有四个砖木结构古建筑行业的前所未有,以及四个砖木结构古建筑行业新突破。
1.2.1四个砖木结构古建筑行业的前所未有:
(1)、与世博地铁专线13号线站点交错施工,给古建筑的安全保护增添了极大的难度。这样的技术难度和施工环境在建筑移位行业史上前所未有。
 
       
 
       
         
(2)、古建筑必须经过砖砌的简易防空洞,这在建筑移位行业史上也是尚无先例。
(3)、砖木结构古建筑年代之久、面积之大、重量之重、技术之复杂真正实现了斜向斜坡移位,在古建筑移位行业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查遍国内外资料,只有移了800㎡的,1800㎡的没有。
(4)、砖木结构古建筑严重的"年老体弱"和先天不足实属罕见,一到三层大空间,大空间面积占总面积达58%,应用了我公司申请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四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确保移位的安全顺利进行。一到三层大空间,大空间面积占总面积达58%的国内外行业没有过。
1.2.2四个砖木结构古建筑行业新突破是:
(1)、往往在初始推动时会产生大的振动和裂缝,是建筑移位一个最危险点,这次初始推动时,不仅倒放在托梁上的五粮淳酒没倒下,倒满酒杯的酒一滴也没掉出,这是国内外移楼行业的新突破。
(2)、由凭经验到精确计算的突破。
(3)、由外科式监测到全体位监测的突破。
(4)、由点加固到全方位体系、节点和重点的加固。
1.3中华砖木古建筑第一移
欧洲城堡式花园住宅(民立中学四号楼)系四层(目前国内成功移位的砖木结构层数最多)的砖木结构古建筑,原建建筑面积约2100㎡,保留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为1820㎡(目前国内成功移位的砖木结构部分建筑面积最大),砖木结构建筑高度17.475米(目前国内成功移位的砖木结构部分高度最高),建筑移位总重4000余吨,移位距离57.637米,斜坡平移升高40厘米、斜向方位角128.49度移位到新址(目前国内第一个面积800㎡以上成功斜向斜坡移位的砖木结构古建筑)。
除中国外,有资料记载的外国移楼是40余栋,而有资料记载的中国移楼是140余栋,所以中国的移楼数量和科技含量是走在前列的。 
所以无论从层数、砖木结构部分面积及砖木结构部分高度等指标看,还是从技术难度和施工环境上,严谨地得出是中华砖木古建筑第一移。
"中华砖木古建筑第一移"的精确论证(详见附件38)
原文摘自《人民日报》人民网(网址:http://sh.people.com.cn/GB/138654/10893857.html)
 
   
         
项目名称 建筑指标  
平移难度
砖木结构高度 砖木结构面积 砖木结构层数 主体结构形式
大中里民立中学4号楼 17.475米 1820m2 四层 砖木结构 1、施工过程与上海世博地铁专线施工同时进行;2、移位路线跨越简易砖砌防空洞;3,一次斜向爬坡平移;4、内部空间空旷,内部三层均为上下对齐的大空间,每层大空间面积达350m2,总面积达1050m2,占建筑总面积的57%。
北京英国使馆旧址 15.95米 约1800m2 两层 砖木、砖混结构 1、移位过程避让古树,折线平移;2、正立面整体刚度差。
天津西站
主楼
15米(据报道总高度18米,扣除一层砖混结构高3米) 约1300m2(据总面积2058m2扣除一层砖混结构面积约700m2) 两层(总共三层,其中一层为砖混结构) 二、三层为砖木结构,一层为砖混结构 1、移位距离较长;2、行走过程中穿过已经建设好的地铁通道;3、内部空间局部大空间。
刘长胜故居 约16米 约800m2 四层 砖木结构 1、房屋陈旧;2、折线平移
河南慈源寺 约10米 约800m2 一层 砖木结构 1、降坡平移;2、三座建筑分别整体平移;3、移位路径较长,转弯变向平移。
 
      
        项目       
区域
 
数量
 
兴起年代
 
移位技术发展
 
移位建筑类型
国内 100余项 20世纪80年代 发展迅速,在移位技术上和理论上都获得了重大突破,但复杂情况下的移位技术和理论尚在研究之中 主要为砖混、混凝土框架结构,少量的砖木结构文物建筑
国外 30余项 20世纪初 在移位装置,移位技术、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受限于移位数量和移位建筑类型,在移位施工及复杂状况下的移位技术研究成果较少 主要为混凝框架结构,少量的民宅、灯塔等小体量建筑物